存在银行里的钱也早已“不翼而飞”。存款消失,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存款安全的关注:受害储户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文|史思同
编|孙月
近日,一起“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的重大金融案件迅速发酵,受到多家媒体及社会舆论的关注。
广西南宁有28位储户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南宁支行一位高管的高息诱骗下,在工行现场办理了大额存单业务,存入大笔资金。但该高管却利用职权骗取信息,悄悄转走了他们的存款。直到其事发被查,储户们才得知自己手中的存款账单为假存单,存在银行里的钱也早已“不翼而飞”。
然而,案件的处理结果却引发了争议。
受害储户难以理解:明明是梁建红利用职务之便诱骗存款,并骗取存单相关信息,为何为盗窃罪而非职务侵占罪?明明储户是合法合规在柜台办理交易,为何被工行指责储户通过非正规程序操作而导致资金流失?
存款消失,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存款安全的关注:受害储户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银行又该承担多少责任?
存款消失“罗生门”
3月18日,@广西工行宣传 微博对此事回应称,受害人为获非法高息致资金损失,梁某系个人犯罪行为,将依法处理。工行南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司法认定梁某属个人犯罪行为,不属于职务侵占行为;同时,受害人受非法高息引诱,通过非正规程序操作,导致资金损失。工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将依法合规处理此事,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但受害储户段女士却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段女士表示无法接受“梁某系个人犯罪行为”一说,并且她提出,自己所有交易均是在柜台合法合规办理,不理解为何工行在18日的声明中称,是储户非正规程序操作导致资金流失。
此外,段女士在采访中还对工行南宁分行就内部排查、资金流向等方面提出了几大质疑:为何南宁分行涉案各网点97次主动配合将大额存单销户?为何银行在2018年9月份发现11起风险事件单后没有进行内部排查?为何在2018年12月7号梁建红伪造300万存单事件爆发后未对其进行处理,反而其犯罪还在继续?为何涉案97笔大额资金交易均未提交可疑交易报告?为何事发至今工行未查资金流向以及最终获益人?为何工行在3月18日声明中称,储户是非正规程序操作导致资金流失?
然而截至发稿,工商银行并未对其作出回应。
(图源/视觉中国)
完整来看,此案件可追溯到2018年。据裁判文书梳理,从2018年9月起,原工行南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经理梁建红便以“为贷款企业做存款贡献”为由,承诺额外补贴高额存款收益等,先后吸引了28名储户买入大额存单,而后与被害人约定好存单金额以便制作假存单进行掉包,并且约定大额存单的密码由其指定的企业方设置,从而取得存单密码。直至2019年5月,有受害者发现自己存单被注销,随后梁建红助理向警方自首,梁建红被抓获,才结束这场涉案金额合计超2.5亿元的金融犯罪。
而后,一审法院认定梁建红对储户实施了盗窃行为,犯盗窃罪、诈骗罪、伪造金融票证罪、集资诈骗罪,而非起初涉嫌犯职务侵占罪的罪名。最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320万元。至于工行(梁建红所属单位)是否退赔,南宁中院认为不在本案审理范围之内,不予评判。
判决结果出来后,这一案件随即引发了争议,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网友认为“工行应认真对待受害储户诉求,认真查找自身问题,不能让储户承担银行工作人员犯罪造成的损失”,也有网友指出储户贪图高回报,“你贪他高息,他念你的本金。”
银行有没有过失?
随着社会舆论不断发酵,一些问题也成了争议热点:在银行柜台存钱怎会被盗?梁建红究竟应该是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受害储户的合法权益应如何维护?银行又该承担多少责任?
事实上,法院就梁建红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原因也作出了解释:梁建红具有银行高管的身份,但其知道无法利用职务便利釆用虚假手段,从银行账户中直接支取被害人已真实存入银行的存单款,故其才通过上述方式完成对被害人存单款的非法占有,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并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特征。
但受害者认为,在梁建红长期实施犯罪过程中,银行却并未及时发现以及管控,内部存在很大问题。
有律师也表示,按盗窃罪来看,犯罪嫌疑人梁建红侵犯的是储户的财产所有权,储户作为该起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其财产损失主要是由犯罪嫌疑人来承担,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免责。
律师指出,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惯常做法,一审只是审结了刑事案件,对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认定,受害储户与银行之间的民事责任还未进行审理。
而在该起案件中,银行作为管理者,根据其在员工的选任与管理、资金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过错程度、作用大小等方面,需要承担部分相应的赔偿责任,刑事判决结束后,受害储户依然有机会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索赔。
高收益的背后常常与高风险挂钩,法律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范戒备心理,抵御高收益的诱惑,不能轻易将卡号密码、个人身份信息对外泄露。
银行业务投诉居高不下
大额存款的消失,受害客户对银行的信心受到打击,银行的业务乱象也被曝光。而实际上,银行业的乱象并不止于此,信用卡、理财、贷款类业务投诉不断,冻结账户、资金流失、诱导销售等事件频发。
《财经天下》周刊在黑猫投诉搜索发现,“银行”相关投诉量高达464164条,新网银行、兴业银行等市场比较活跃的银行,成为了黑猫投诉网上近期的“常客”。而在银保监会统计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里,工商银行2021年的投诉量更是排第一位。
而一条日期为2月23日的投诉信息显示,兴业银行工作人员宣传信用卡办理时称免年费,但该名投诉人在其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现,信用卡连续两年扣年费共1000元,并且没有进行通知。因此,该用户投诉兴业银行信用卡宣传年费问题,并要求退还所扣除的1000元年费。
还有一位匿名用户投诉,自己存进新网银行的活期存款,取款老是系统显示繁忙,无法取出,找银行反馈了3天无任何进展,而客服只会进行机械式的回复,并表示“急用钱,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意”。
此外,贷款和催收问题也频遭投诉,包括贷款利息不合理、套路贷以及恶意催收等。
有位名为“用户7691277814”的用户投诉兴业银行第三方催收人员恶意催收问题,“其工作的缘故,最近资金方面确实紧张,而兴业的第三方催收和客服,一直打电话骚扰,频繁打到单位、甚至上门来单位恶意催收,态度恶劣,并且对方要求必须全款处理,没有别的协商方案,拒绝协商一切款项。”
(图源/黑猫投诉截图)
事实上,近两年银保监会连续发布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以来,银行业的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1年银保监会累计处理投诉为340714万件,且每个季度的投诉量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处理消费投诉总量达90595件,较上季度环比增长3.8%。
从投诉的业务类型看,信用卡类业务持续成为投诉“重灾区”,个人贷款、理财类业务紧随其后,三类合计投诉量为295266件,占银行业全部投诉的86.66%。
从银行来看,体量较大的银行相对投诉量较高,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三家在2021年全年投诉量中位居前三。其中,工商银行更是稳居第一,投诉量高达22605件,占比为6.63%;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次之,投诉量分别为21003、18532件,分别占比6.1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