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网

关注城乡发展
专注发展城乡

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展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实力,我感到特别自豪!”年近8旬的印尼归侨苏彩玉10月1日对记者说。

  当天,苏彩玉和家人一道,聚精会神地观看国庆庆典和阅兵仪式,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画面。电视机旁,摆放着一张黑白照片,这是1965年苏彩玉作为归侨劳模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的合影。数十年来,虽经数次搬家,这张照片被精心收藏,见证了归侨生活的变迁。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29日,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中央和中国侨联在北京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来自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300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归侨侨眷代表应邀参加招待会。图为海外侨胞在招待会前合影留念。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武鸣华侨农场)是广西最大的华侨农场,特殊历史时期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归侨12000多人。苏彩玉回国时,这里仅是一片山林和农田,1990年改制成为南宁华侨投资区,2013年,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东风,武鸣华侨农场升级为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现代工厂、高等院校取代低端农业,成为侨场主角。

  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苏彩玉说:“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归侨们大多住泥瓦房,靠开荒种地维持生计。有事去趟县城,早上5点起床,晚上天黑才能到家。”

  归侨老人蔡相事也记得刚到侨场的情景:“我们搭草房,喝池塘水,吃野菜,凭着热血青年的朝气和干劲,修路搭桥,驾铁牛垦荒地,被誉为‘拓荒先锋队’。”

  如今,蔡相事没有想到,他没花一分钱便在侨场中心区拥有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新居,大儿子在家门口的双汇集团上班,每月近3000元(人民币,下同)的退休金和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让他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现在我们这里已变城市,医院、学校等一应俱全。”蔡相事说。

  武鸣侨场归侨生活的改善得益于一系列综合改革的推进。据武鸣华侨农场常务副场长周权荣介绍,2011年侨场启动综合改革房屋搬迁工作,通过“1:1以房换房”的方式,引导分散在各偏远地区居住的职工搬到中心区集中居住,如今房价每平方米已超过5000元。

  周权荣告诉记者,搬迁到中心区居住的归侨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土地的集中连片为现代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大规模出租土地,侨场吸引了包括印尼金光、中粮集团、百威英博等世界500强巨头在内的350多家工业企业落户,逐渐形成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发展格局。

  子女教育是归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昔日,为了上好学校,只能把孩子送到南宁市区。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侨场规划建设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纷纷入驻,一个集教学、科研、产业、居住等各方面高度融合的新区正在崛起。

  每当夜幕降临,开发区的大帽山广场便热闹起来,伴随独具异域风情的音乐,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各国的老归侨们欢快起舞。广场中央,摩天轮、玩具汽车等游乐设施全力开动,成为新一代侨眷们晚间休闲的好去处。(完)


城乡 » 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