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网

关注城乡发展
专注发展城乡

评黄岳洲书法艺术经典与当下的融合

    为一位书法家写评论,定有缘由。我与黄岳洲亦不例外。我们俩虽是宁波同乡,但在2016年4月才相识。那是中国书协主办的一个学术论坛:“春华秋实——周慧珺从艺6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与黄岳洲的论文均入选并作为大会发言材料。会上,他满口的乡音格外入耳,令我留下深刻烙印。而我演讲时他也明白我是他地道的同乡,他还为我拍照用微信发送给我。这张照片后来还被用在《海上艺苑》书画杂志上。

    从此,你来我往,结下了书法之缘、同乡之情。我从上海回老家慈溪时还专门走访过他创办的书法学校和书法工作室,并阅读了黄岳洲的书法作品集和与之相关的评论。渐渐地,一个丰满的、立体的黄岳洲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我以为:黄岳洲在中国当今书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后劲十足的、真正方显书道造诣的书法家。他年轻得志,志存高远;他艺高、品高、韵高,且德艺双馨,人品高洁,境界高尚,犹如高耸入云之山,高飞展翅之鹰,真可谓“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图为黄岳洲先生

    当下,总有一些人在奋力向书法的高峰攀登,终因毅力和“艺术”有限,半途而废;总还有一些人自称是书法高手、书法高人,但没有高妙的作品、高雅的艺术人生、高深的人文素养。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书法家包括某些中国书协会员,心浮气躁,虚张声势,打着中国书协会员的牌子招摇过市,欺人欺已。但也不可否认,确有许多中国书协会员真的“沉”在瀚墨之中,老老实实学“真经”,扎扎实实练硬功。黄岳洲属于后一部分人。他传承经典,看重的是技法、笔法、墨法,追求的是国粹的“魂”、“神”、“韵”。黄岳洲有敬畏之心,有传承之情,有艺术之功。他获得的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一等奖,就是一幅经典之作,传承之作;是国粹之精品,传统之精华,艺术之精妙;此作品在个性和意境上既异于古人,又异于今人,是传统和现代要素的整合,与那些打着创新旗号实则表现“丑书”的人一点儿不沾边。黄岳洲的众多入展之作、获奖之作均是传承有“韵律之谱”,基因有“血脉”可循。

    黄岳洲的书法作品以篆书见长,其他诸体皆有涉及,而且对行书的驾驭能力极强,可谓挥洒自如,气象万千,每件作品皆行云流水、笔墨调合、骨力遒雄、天趣盎然、神气十足。书写时线条爽健、顿挫有力、折笔娴熟、变化丰富、组合得体、大气畅达、结体明朗、意韵高远、赏心悦目、厚重耐看。黄岳洲的篆书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很多评论也着墨篆书。但我看了一些评论之后总感到不过瘾,评论的描述还留下太多的空间和想象,于是就想到了拾遗补缺,想到了用另一种语境来论述,以求得塑造一个更有风骨、更有高韵的艺术家形象。

    一般地说,评论篆书之类的作品,人们自然会想到圆润、柔美、古朴、端庄、严谨、均称、对称、平和等词语。而我看了黄岳洲的篆书,除了以上这些特点,还可以加上凝重、厚重、大气、沉稳、理性、爽利、洁净、灵动、方圆兼备、肥瘦适中,典雅致中等词汇。而且黄岳洲的篆书线条柔中有刚、润中有骨、圆中带方、方中含圆、青峻挺拔、隽秀宁静、开合有度、结构严谨、定律十足、骨架壮端、结构通达,真可谓挥洒而不野,质朴而不狂、静气而不寂,传承而不凝古,有个性张扬而不脱离经典,有严谨法度而不失灵巧,有着鲜明的“黄氏韵律”和“黄氏节奏”的起伏、变化和气势、气象,让人越看越有味、越有“谱”。这就是一种功夫、功力,是真正“沉”下去之后彰显的功夫和功力;是淡定换来的风范,是缜密换来的严谨,是高雅换来的气韵。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岳洲认为:“书法艺术不只是比功夫、比技巧,更是比思想、比人品、比修养、比悟性”。看来,黄岳洲这辈子都将上下求索!在“比”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几十年来,黄岳洲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地苦练,日复一日的比拼,日复一日地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就无法企及这种境界,无法通向最高领奖台。

    我以为,篆书是最难易打动人的,因为它不易飘逸飞动,难以在提笔狂舞中秀出行书、草书般的韵律。篆书是属于比较宁静、高雅,节奏舒缓、韵律和谐、线条规范的书体,但黄岳洲硬是在书体的欹正、动静、长短、轻重、浓淡、方圆、柔硬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其“度”,在“度”的把握中发现美、创造美,在结构组合、线条处理,方圆结合中找到美的造型、美的韵律。同时,在章法的处理、布局的构思以及落款的搭配等方面也最大限度地烘托篆书的魅力。黄岳洲深知对立与统一的矛盾法则,他在书法创作中善于制造矛盾,化解矛盾,调和矛盾。他还深知千篇一律会导致字形“呆板”,过分整齐会造成排列“死板”,没有变化会造成“刻板”。于是,用合理的变化来破解人们的审美疲劳,在笔划上求“变”,在造型上求“活”,在结构上求“新”,在造形和结构上充分展示自身的书写技巧。黄岳洲的篆书营造出的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境界,特有的情趣,特有的意韵,特有的格调。这是气质和学养的完美结合,这是智慧和胆识的融会贯通!

图为黄岳洲先生书法作品

    黄岳洲的书法的确很“雅”,很有格调。对于翰墨丹青,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称谓,叫“雅好”。“雅”,乃人之“好”的标尺,是高雅的爱好,高雅的情调,高雅的品味,因而也叫格调。这种格调与书法家的取法有关,书风有关、人品有关、涵养有关。

    黄岳洲的书法之所以内含高古,典雅超逸,简洁明快,开合有致,自铸个性,这还与他的为人处世有关,与他接受的教育有关,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与他的审美观念有关,与他从事的职业有关。黄岳洲出生在一个山水相依、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的王阳明家乡。他善于从古人中汲取养分,从书法文脉中梳理精华,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造化自我。他不但夜以继日的学,夜以继日地悟,还在学中升华,学中传播自己获得的智慧,传授书法的技艺。于是,有了悟道后的“传道”。

    黄岳洲创建了越州书学院,并任院长;创办了大慈书法艺术学校,并任校长。他以儒家的风范,尽显雅士之风;他以传播书法的方式,传承国粹。《慈溪日报》曾对黄岳洲做过一次访谈,文章发表时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这也是黄岳洲书法艺术经典与当下实践的融合。他开办的大慈书法艺术学校已坚持10多年,招生的学员不计其数,获奖的学员也不计其数。很多学员因为学习书法,精神面貌变化了,文化涵养升高了,书写技艺进步了,许多青少年学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特别是有的学生获得全国第四届少儿书法大赛一等奖后,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大大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儿、青年乃至老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黄岳洲坚守书法和传播书法,这大约是一种书法情结,是一种书法因缘,是一种书法人生。可谓忘情书法,不懈之缘。难怪周慧珺先生为黄岳洲的题词中有一幅作品的内容叫“翰墨因缘”。其实,当一个人把书法熔化在血液里时候,就会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她、浇灌她,并为之默默耕耘,终生付出。

    黄岳洲的最大特点是能将传统书法之基因、国粹之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熔化于神,让丹青舞动属于自己语素,属于自己的思维,属于自己的技法,属于自己的风格和表达形式,属于自己的笔墨意韵、意蕴、意境和意象。实践证明,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人,方能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处处给人以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庄严神圣。

    2017年上半年,我两回慈溪老家,我们两次相聚交流。他还送给我一些对自己书法的访谈、评论、序言和特写等素材,大约有10余篇,从各个侧面撰写了黄岳洲的书法人生。其中有一篇署名南文轩的评论文章,立论是:“遵从传统,融古出新”。我从头至尾读了一篇,在长篇论述中有一个“悟”字出现了四次,即“领悟、感悟、体悟、参悟”。我之所以捞出这四个“悟”字,也是为了印证黄岳洲悟道书法的虔诚。我认为,只有领悟大道,只有大开大悟,只有思与行、知与行的完美结合,只有具备很强的领悟力、很深的体悟力、很实的参悟力,方能立大志、成大器。

    谁都清楚,书法看似容易,但躬身实践不易,传承不易,融古出新、吐故纳新更难;掌握技巧、技法不易,写出高韵、舞出境界,获得公认,有口皆碑更难;“仿真”不易,写出自己的个性,营造自己的气场、气象更难。而黄岳洲总是知难而进,排除万难,敢于攀登,勇于登顶。努力的结果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获奖,乃至成了“获奖专业户”。这是一种付出之后的回报,这是一种衡量书法艺术的标志,这更是一种社会对黄岳洲书法水平的认定。

    当然,黄岳洲也不是全才,书法上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特别是书法理论有很多方面同样需要他去不断探索,不断升华,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有为的黄岳洲一定能在今后的书法艺术道路上昂首阔步,获得新境界、攀登新高峰!

    编辑:陈仕优,作者张培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书法家、画家、诗人、书画评论家)

资讯 » 评黄岳洲书法艺术经典与当下的融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