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南天圣地、百粤秘境”之称、备受各地游客喜爱的观音山,近来也因 “自主发电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未全面通电”“违建”等消息的传出备受关注。近日,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与观音山面临一系列问题相伴的,是当地社区、镇政府与承包经营的民营企业之间针对公园经营权的角逐。
新闻截图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这场角逐中,似乎大家都是占理儿的一方。对于当地社区来说,为了村民的整体权益,想要收回观音山的经营权,本身也无可厚非;对于当地政府而言,鉴于民营公司财力的局限性,更为了从全市范畴出发,规划发展森林公园,想让观音山启用新的运营方式,也是基于大局考虑;而对承包运营的公司来说,考虑到补偿和投入差距等问题,拒绝当地社区的要求,更是商业本性使然。这种情况下,纠纷不断、问题频出,自然就在意料之中。
然而,多方博弈未果,最难的还是观音山。因为园内部分建筑手续不全,公园内近80%的区域均为自主发电,导致电路经常跳闸,不仅大型娱乐设施无法运转,而且还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以及安全隐患。更不要说,由于深陷管理困境,园内出现乱砍乱伐树木、违法建造私宅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园的整体景观和规划。如此之下,正常运营都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景区又何谈健康持续发展?
多方利益争夺甩出来的“锅”,实在不应落在观音山身上。观音山本身作为旅游景区,既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也承担着服务游客的责任,更赋予了当地村民从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现下,却因为多方的“争夺战”,面临着从风景胜地变成发展“鸡肋”的尴尬境地,实属不该!
英国哈丁教授曾提出“公地悲剧”一词,意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枯竭。在一定程度而言,当前的观音山,又何尝不是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困境呢?每一方都想获取自己的最大权益,而观音山本身,却在这场争斗中,无形地被消耗、被破坏、被吞噬。
这场一损俱损的“争夺战”该休矣。无论是想为自身争取权益的企业一方,还是为村民着想的当地社区,抑或是服务于大局的镇政府,都应该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分析矛盾所在,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不是让这场纠纷持续陷入一方制约一方、一方为难一方的“车轮战”之中。否则,长期以往,消耗的不仅是游客对于观音山的热情,更是当地百姓对于营商环境的信心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观音山不是某个团体或组织的,而是大自然送给大家的礼物。为此,保护观音山,需要每个人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责任心;少一点个人主义,多一点集体主义;少一点眼前利益,多一点长远利益。把“争夺战”变成“保卫战”,观音山景区才能长存。(陈仕优)